「壞」學生教會我的事
作者/黃迺毓(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教授)
一般人都想要給孩子最好的、成功的人生,但是,什麼是「好」?什麼是「不好」?什麼是「成功」?最近一位多年前教過的學生讓我思考了許多事。
我大學畢業時曾在一所高職兼課教英文,坦白說,一路念書還算順遂的我,真的被他們的程度給嚇到了。已經是高一的學生,有人連二十六個字母都還搞不清楚,有人連p和q、b和d都無法分辨(多年後,我才知道那叫做「閱讀障礙」)。他們多半自我形象也不佳,看到英文就是一副「你能拿我怎麼樣!」的壯烈神情。初生之犢的我不信邪,發揮了「遊戲中學習」的精神,一整個學期,我試著讓他們與英文和好。也因著那段教學經驗,使我這個對上學沒有好感的人走上教育之路。
話說八月的祖孫節之前,我應中部某電台之邀,預錄了廣播節目。播出時,這位仁兄聽到了,急忙打電話去電台找我,並留下他的手機號碼。雖然事隔多年,我還記得他的名字,於是打了電話,見了面。已是中年人的他,靦腆的告訴我這三十幾年的生活。我很驚訝的是,他從事機械業,但家裡沒有電視和電腦;他只聽收音機,而且聽的是古典音樂台。
「聽廣播的同時,你還做什麼?」下意識裡,我大概在找交集。
「看書啊!」他提到幾本我熟悉的和不熟悉的書名。
我忽然想到一本圖畫書《地下花園》(道聲出版),主角摩斯叔叔是紐約地鐵清潔工,在一般人眼中社會地位低,但他家裡有滿滿的書架和幾百幅畫作,還有鋼琴!
回想我的教書生涯,在別人眼中是「幸運」的。我的學生幾乎都是「前段班」的「好學生」,就業後生活或許比他優渥,卻不一定比他豐富;多數有穩定的工作,卻覺得自己沒成就,而且老師一定不會記得他或以他為榮。但這位先生仍記得我如何努力想幫助他們,而且自認沒有愧對老師,他投資自己的人生,用最踏實的方式!
大人都希望教到「好孩子」,或把壞孩子「教好」,這無可厚非,但什麼是「好」?當我們告訴孩子「好好學習,才有競爭力」時,是否也包裝了一個「成功價值觀」?社會真的需要那麼多偉人嗎?社會的亂源不就在太多人搶著當偉人嗎?或許我們更需要的是踏實而安分的平凡人吧?
(本文摘自《親子天下》雜誌第28期<運動力 學習新處方>